广东首夺全运首金,均安女篮为何如此强大
终场哨声响起时,场边的掌声砸成一片。广东队女子五人篮球A组的姑娘们还没来得及擦干额角的汗,已被一群激动的教练和队友“淹没”。此刻的她们,仿佛还未回过神:一枚全运会金牌,终于稳稳落袋,而比赛的最后五分钟,却让所有人心跳骤停——分差一度被山东队紧咬至5分,胜负摇摆在空气的缝隙里。
决赛悬念从头到尾,真正的爆点,却在13号韩浩手中被引爆。谁也没想到,在山东队大举反扑、全场气氛几乎要被对手攻势吞噬的时刻,她几乎是踩着三分线的冰点,居然连续两记干脆利落的外线出手,每球命中后,广东板凳席都像炸了一样站起来。那一刻,韩浩的神情平静得异乎寻常,仿佛外界所有嘈杂都与她无关。终场统计出来,全场24分6篮板3助攻1抢断,数据冷静得像战报,场上的情绪却像火山——而后来的掌声,正是为这场逆境中的挺身而出。
广东队之所以能够屡屡在关键比赛“续命”,离不开属于“南国金凤凰”特有的快、灵、准。从均安女篮发迹起,这种风格就已经内化进了每堂训练课和每场夜色下的球场拼杀。8号赵丽虹和6号唐洁珊,此役分别在攻防两端送出4抢断、数次妙传,场下的观众席上,几位老球迷甚至低声交头接耳:“她们还是当年那个让人刮目相看的均安班底!”没人不记得,韩浩之外,同样是均安女篮走出来的赵、唐二人,屡屡在A组和B组的比赛中接管局面。
但光有锋芒是不够的。晚上A组金牌刚落地,白天B组却没能笑到最后。同样是广东队,同样是均安班底。在面对北京队凶悍的高压防守时,26号刘金丹、19号吴寒冰的进攻被一度锁死。刘金丹拼下11分,却腾不出一次欢呼,吴寒冰6个篮板几乎都是在对手身体碰撞里抢来的。比赛后半段,广东替补席上的低语、紧握的拳头,以及比赛结束后一时说不出话来的凝重,无人不知那是一场“流着汗也流着不甘”的硬仗。但这块银牌,某种意义上比金牌更考验女篮人的内心——敢在失败后抬头,那是广东女篮骨子里的韧劲。
每逢全运会群众比赛,像均安这样的小镇资源和巨头城市资源之争,就会被反复端到桌面上。省队采用了省内筛选、公开测试与精英集训“三道关卡”选材,但能一路踩进全运会10场决赛,有6名均安女将频繁斩获MVP,令许多大城市球迷嗟叹:篮球的底色和力量,有时不是靠资本和设备,而是靠从泥地球场杀出来的执念和自尊。
唐洁珊,这位在开幕式上代表全体运动员宣誓的领袖型球员,在赛后主动把胜利推给全队,“每个人都被逼到过极限,包括我自己。你甚至不得不问自己,还能不能再追快一点?”她对记者说时,眼底是连夜奋战后的疲惫,但嗓音却和第一节刚登场时一样亮。赵丽虹则在更衣室内一边处理脚上的伤口、一边笑着和队友调侃:“这回没熬夜白练。”
现场,有观众自发将队内MVP的剪报贴在看台栏杆上,粗犷手字歪歪扭扭地写着“大均安牛气”。有人悄悄问旁边的父母:“她们小时候也在这打球吗?”而家长们大多数都点头,甚至有人掏出手机一页页翻给孩子看老照片。
广东女篮这次一金一银的背后,不只是奖牌的光亮,还有群众篮球最珍贵的烟火气和镜头外的“坚持”。不由让人想起一个老掉牙的问题:为何小地方的女篮能在全国激流中杀出重围?是天赋,是苦练,是传承,还是那份“哪怕全城都看衰你,也不能辜负自己”的犟劲?
从教练到球员,从初出茅庐到老生常谈,她们都用自己的方式作答。一枚金牌后,有人流泪,有人自责,有人盘算着下次再拼。群众篮球不见得有CBA的浮华,却在广东女篮的故事里,藏下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牺牲与温情。
或许,这才是广东金凤凰能引发全场喝彩的真正缘由——她们用拼到底的倔强,把每一寸汗水都烙成了金色。这场金牌,你觉得拼得值不值?细细咂摸,是不是也和我一样,开始期待下一个夜色下,那个南方小城打起篮球的声响?